支部重建“两委”精建 组织共建

朔州市“三建”模式振兴“空心村”

山西新闻网>>地市频道>>朔州频道>>乡村振兴

时 间
/
分 享
评 论

本报讯(记者武跃林)“山阴织女泉村与上喇叭村联建支部后,将上喇叭村2000多亩的耕地统一由织女泉村集体管理,充分发挥织女泉村农机优势、人口优势、农产品加工优势,两村合力将特色种植做大做强。”这是我市推行“三建”模式破解空心村难题的一个缩影。

优化党组织设置是破解“空心化”日益凸显,农村发展与治理动力不足的有效举措。针对农村人口流失导致的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,我市创新推出支部重建、“两委”精建、组织共建三项举措,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,走出了一条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。

支部重建,夯实战斗堡垒。对常住人口在50人以下、党支部战斗力不强、产业空洞的村,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区划和自治主体的情况下,撤销村党支部,与周边1个党建示范村重新成立联村党支部,建强乡村振兴“主心骨”。

“两委”精建,提升治理效能。对下辖若干自然村、常住人口在50—100人、村“两委”干部臃肿的村,不撤销村党支部,加大交叉任职力度,合理精简“两委”干部,提升“空心村”治理服务效能。

组织共建,促进协同发展。对常住人口在100—200人、地理相邻、资源相近的村,不撤销或调整党支部,由乡镇党委选定集体经济先进村与周边的“空心村”、“薄弱村”共建联建党组织(党委或党总支),成立联合公司壮大集体经济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抱团发展。应县下社镇14村组建联合党委成立农业公司,推动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化;右玉县杀虎口景区马营河村带动北草场村、樊家窑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打造西口风情特色品牌,吸引大量游客。

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三建”模式既保持原有行政区划不变,又通过组织创新破解了空心村治理困境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
(责编:王志彪、林晓庆)

山西日报、山西晚报、山西农民报、山西经济日报、山西法制报、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例:"山西新闻网-山西日报 "。

凡本网未注明"来源:山西新闻网(或山西新闻网——XXX报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